地摊经济松绑,烟火气与市容的平衡之道
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地摊经济如同繁星般点缀着我们的生活,当政策为地摊经济松绑,这一充满烟火气息的经济形态迅速复苏,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热闹与活力,与之相伴而生的市容管理问题也摆在了面前,如何在烟火气与市容之间找到平衡,成为了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地摊经济的魅力,首先体现在那浓郁的烟火气中,它是城市中最接地气的商业形式,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梦想与生活,摆地摊的人,有下岗职工试图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重新开启生活新篇章,有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创业路上摸索前行,也有退休老人为了补贴家用而发挥余热,他们所售卖的商品,从特色小吃到精美手工艺品,从日常用品到小众藏品,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,对于消费者来说,地摊不仅是购物的场所,更是体验生活、感受城市文化多样性的窗口,人们可以淘到性价比极高的宝贝,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民间美食,可以在与摊主的交流互动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,这种烟火气,是城市繁华背后的温暖底色,它让城市有了温度,也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与放松。
地摊经济的松绑,对城市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容小觑,它以较低的门槛为大众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,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许多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失去工作的人员,通过摆地摊重新获得了收入来源,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,地摊经济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如商品供应、物流运输等,为城市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,地摊经济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,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多样化需求,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。
地摊经济的蓬勃发展也给市容市貌带来了诸多挑战,占道经营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,部分地摊随意摆放在人行道甚至机动车道上,阻碍了交通的顺畅通行,不仅影响城市的正常秩序,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例如在一些学校、医院周边,上下学、就医高峰期时,占道地摊会使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水泄不通,给学生和患者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,环境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,一些地摊经营者缺乏环保意识,在经营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,导致地面脏乱差,油污、垃圾堆积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,还容易滋生细菌、引发疾病,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。
要实现地摊经济的烟火气与市容的平衡,需要政府、摊主、市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。
政府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应加强规划与引导,根据城市的不同区域功能和特点,合理划定地摊经营区域,如在居民区附近设置生活服务类地摊集中区,方便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;在商业街区周边规划特色小吃和文化创意类地摊区域,形成集聚效应,吸引更多人气,要明确经营时间、经营范围和卫生要求等规范标准,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,让摊主们清楚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,加大监管力度,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,加强对地摊经营的日常巡查,及时发现和处理占道经营、违规摆放、环境污染等问题,但监管并不意味着一味地驱赶和处罚,而应注重教育和引导,对于初次违规的摊主给予警告和帮助,使其能够及时整改,政府还可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支持,如在地摊集中区域设置公共垃圾桶、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卫设施,改善经营环境;搭建简易的遮阳棚、货架等基础设施,为摊主提供便利,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市容整洁。
摊主作为地摊经济的直接参与者,也要增强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,自觉遵守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,在规定的区域内规范经营,不随意扩大经营面积和延长经营时间,注重环境卫生的保护,配备必要的垃圾收集容器,经营结束后及时清理垃圾,保持摊位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,摊主们还可以通过自我组织和管理,成立地摊协会等组织,相互监督、相互提醒,共同维护地摊经济的良好形象。
市民的理解与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,市民在享受地摊经济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,也应尊重摊主的劳动成果,不随意破坏地摊设施和环境,积极践行文明消费理念,将垃圾扔进指定的垃圾桶,共同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,对于地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,市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反映给相关部门,而不是采取过激行为或一味抱怨,通过公众舆论的监督促进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除此之外,社会各方力量也能有所作为,媒体可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,通过宣传报道正面典型和优秀经验,营造有利于地摊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;同时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和违规行为进行曝光,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,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低成本的货源支持或经营指导,帮助摊主提升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,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,提高摊主的环保意识、卫生知识和业务技能等。
地摊经济的松绑为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,其烟火气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而市容市貌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,二者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面,只要我们秉持着包容、共赢的理念,通过科学的规划、有效的监管、摊主的自律、市民的配合以及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,就一定能够在烟火气与市容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,让地摊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亮丽而又和谐的风景线,为城市的经济繁荣、社会和谐与人文魅力增添光彩。